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物理学”和“核科学与技术”可溯源到1965年,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将“放射化工”、“稀有元素”、“放射化工机械”等国防尖端专业西迁至自贡组建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我校前身,代号“652工程”)。经过58年的传承与积淀,已形成了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四川省学术带头后备人选1人,教授、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64人、博士后经历12人、海外留学经历10人)。学院设有“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核能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共计1500余人。
学院贯彻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承担全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等公共课程,以及“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课程。2006年《大学物理》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4年《大学物理》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08年《电工电子技术》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9年《电路原理》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近年来完成教改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8部,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科研方面,学院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军委装备发展部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地厅级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学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特别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0余人次,省级奖励150余人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我院办学成果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认可。
学院实验条件优越,实验室面积5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拥有如钛宝石飞秒激光器、粉末X射线衍射仪、低本底αβ测量装置等精密仪器。物理类建有仿真创新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子类建有EDA技术实验室、ARM嵌入式实验室、电子工程训练实验室等;核工程类建有放射性源库、核技术综合实验室、核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核电子综合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各实验室为核工、物理、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支撑和保障。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08月)